清晨的大理站仍然是漆黑一片,这里的白天来得很晚,然而当公车抵达大理站的时候,天却已经亮了。预定了古城南门附近的一家小客栈,设施虽然简陋,但是服务还是挺不错的——至少老板、老板娘还保留着少有的淳朴与热心。
在老板娘的推荐下,选了一个团队游的行程,便开始了我匆匆的大理之行——在大理,团队游着实是一个节约的方式,无论是门票还是车费,自由行的代价太高。而当地畸形的旅游业,也就明码标价的产生了——在购物点停留的时间往往超过了景点,而有些景点则变相的成为了茶叶、饰品的销售点。虽然没有强制消费,然而给人的感觉,总不是那么舒服。
大理的能够让人记住的名词有六,其一便是“风花雪月”。“下关风、上关花、苍山雪,洱海月”这些美景虽然现在已经难得一览全部,然而风花雪月却是真正地渗透进了大理文化的骨髓之中,在大理处处可见。另一个名词,就是对男女的称谓——阿鹏,金花。
导游说,年纪大的来大理,或许是因为《五朵金花》,年纪轻的来大理,或许是因为《天龙八部》,而我,却只是顺道路过,想看看这座传说中“世外桃源”。现在想来,似乎大理是真的要比丽江来的纯净一些。
在洱海赞美雄鹰,让我总有一种说不出的心酸。我真的不知道,这样的一种“表演”,究竟是满足了人类血腥的天性,还是满足了人类占有的欲望——鱼死了,鹰累了,只有人,却为之喝彩。可怜的鱼鹰,脖子上绑着稻草——仅仅是不让它们将捕到的食物咽下;可怜的洱海鱼,被捕获了,死了,然后,发臭了,连食物链都没有进入……其实,看看海,看看山,看看天,看看云,看看飞鸟,看看游鱼,我要的很简单,一幅宁静的画面就足够了,我并不需要那么多——那么多人类的参与。
观看三道茶以及白族婚礼的表演,实属无趣。舞台上的表演,少了那么一份真挚,拘谨的看客,少了那么一份热闹。如果不是相册里的三碗茶水以及穿着“喜服”的“新郎新娘”,或许我是无论如何也不会记得有经历过如此一场的表演。
很快便被带到了第一家购物店,关键字有二,寸家、银器店。似乎这个寸家很是有名,然而我却对这里的银器毫无感觉——这里的东西只能有“中古”来形容。毫无创意与新意,或许也就只有纯粹为了买银而买吧——至少我觉得这里的东西没有一件可以拿来当礼物送人的。
在寸家大院足足逗留了1个小时,接着又被带到了伯玉珠宝。于是,又是一段漫长的时间,于是,只好挑几个挂件,来打发这无聊的时间。所谓“男戴观音女戴佛,年纪大的戴生肖”(后半句自己杜撰的),于是买了一块观音一块佛,又为老妈挑了一块老牛。后来,佛祖送了同事,观音却至今无主——自己不是一个喜欢佩戴挂件的人,一直以来都觉得,脖子上挂着一块东西总硌着锁骨多难受。
参观白家大院,就是我所说的“变相销售”了。对于院子和楼房的介绍不超过3分钟,便被带到了里屋“品茶”——然而四周堆积如山的茶叶就已经说明了一切——卖完银,卖完玉,如今,是要卖茶了。不过,这茶卖的有创意,却也吸引了我。将“风花雪月”融入四款茶之中,实在是妙。况且,下关风的甜,上关花的香,苍山雪的回甘,让人难忘。
之后上苍山、入天龙洞实属无聊——人为地景观,向来不是我的爱好所在。一路上,和一位台湾的老先生不断地吐槽这所谓的景点。天龙洞里,或许只有彩灯下的钟乳让我痴迷。天然形成的钟乳石摇曳在头顶一般,千姿百态——或许灯光效果起了很大的作用,然而,这种美,却无法不叫人赞叹。
从上山俯瞰洱海,总算是看清了这只“巨耳”。其实整片海子还有很大的游览空间,我很想去看看——然而,我又不想这整片海子全部被开发。毕竟遥望四周,但凡开发成景点的地方,总是多了一份铜臭,少了一份纯真。
晚间在古城散步,却只有各式各样的珠宝店和银店。熙攘的人群,让我迫切地想要离开。然而走远了,却发现了真正属于这座古城人的地方——菜市场。看着老奶奶左手一只鸡,右手一只鸭,脚下还有一篮鹅等着卖个好价钱的画面,有些唏嘘,也有些感叹。或许这才是这块土地几百年、几千年来一直存在的面貌吧,这才是属于这块土地的真实。
这一刻,我才真正看到了“女主外,男主内”的生活,不是在那所谓“门梁”上,不是在那金花的口中,而是,真真切切地在我的眼前。